体育学学科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大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团队师资建设、设施平台建设、科研内涵建设、社会服务水平建设等诸多层面交互影响、共同推进的结果及进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积淀与传承,更离不开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创新与培育。创新是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沿着上述学科建设的这一发展路径,湖北理工学院体育学学科创新团队在努力夯实学科研究基础,积极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总结并提出了适合我校体育学科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大致框架。在此背景下,为积极配合学校的学科建设总体部署,搭建并优化适合我校体育学科发展特点的学科建设平台,体育学科创新团队以“知识传承、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为宗旨,以高水平科研立项与科技攻关为主要抓手,旨在努力深化我校体育学学科发展内涵,为我校体育学科的优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决策参考。
通过近年来的逐步探索与努力,我校体育学科创新团队学科发展目标明确、学科研究方向鲜明、学科建设平台逐步完善。就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而言,形成了以体育教育训练学为重点,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为支撑的总体格局。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建设上,突出理论的前瞻性与实践的先导性,主要面向国家各级专业运动队,重点围绕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篮球训练与方法、速度滑冰训练与方法等领域开展研究;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学科建设上,突出资源的共享性与应用的针对性,重点以运动保健与康复、身体机能诊断与评价、运动生理生化监控与方法等方向为特色;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上,突出建设的发展性与实施的特色性,重点以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大众健身的理论与实践为突破口。
体育学学科创新团队拟通过3—5年的系统规划建设,在学术梯队建设、学科间互动共享、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发展机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如下目标:
(1)在学术梯队建设上,通过岗位聘任、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政策引导等途径,切实加强学科发展的人才资源储备,促进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使团队成员人人有稳定的科研方向,能够潜心从事科学研究工作。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化率达100%,培养或引进博士学位教师1名。
(2)在学科群互动方面,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发展的集成优势,积极争取吸纳体育学相关交叉学科(如医学、教育学等)的资源与成果,加大相关院系间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深化合作,合力攻关,不断深化学科建设发展内涵。
(3)在创新平台建设上,积极适应当代体育学科发展新形势、新动向,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学科建设资源,力争在校(省)级重点学科、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基地、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等学科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4)在创新发展机制上,努力实现“观念创新”与“制度创新”二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通过学术报告、经验交流、表彰典型等途径进一步更新和优化创新团队成员的学科意识与责任义务,使其在发展观念上具有新思想、新思路。另一方面,通过修订、增补等举措,继续完善政策制度建设的监督引导功能,着力加强相关政策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学科的建设发展得以重点保障。
(5)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以良好的科研条件及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依托,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体育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机制,紧密围绕省市乃至国家各级专业运动队,及时把科研成果付诸应用于运动队的常规化、科学化训练,为优化提升黄石市、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体育专业运动队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